简析 USDH 竞标事件:一场重塑稳定币市场规则的权力博弈
撰文:Haotian
谈一谈闹得沸沸扬扬的 @HyperliquidX 的 $USDH 稳定币竞标事件。
表面上看是 Frax、Sky、Native Market 等几家发行商的利益争夺大战,实际上是稳定币货币铸造权的「公开拍卖」,会改变后续稳定币市场的游戏规则。
我结合 @0xMert_ 的思考,分享几个观点:
1)USDH 铸币权争夺暴露了去中心化应用对原生稳定币的需求和稳定币统一流动性需求之间存在根本矛盾。
简单而言,每一个主流协议都试图拥有自己的「印钞权」,但这也势必会造成流动性被碎片化割裂。
针对此问题,Mert 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1、「对齐」生态系统的稳定币,大家统一协定公用一个稳定币,按比例分享收益。 问题来了,假定现在的 USDC 或 USDT 就是那个共识最强的对齐稳定币,他们愿意把一大部分利润分出来给到 DApps 吗?
2、构建稳定币流动性蹭(M0 模型),用 Crypto Native 的思维构建统一流动性层,比如以太坊作为可交互操作层,让各种原生稳定币能无缝互换。 然而,谁来承担流动性层的运营成本,谁来保证不同稳定币的架构锚定,个别稳定币脱锚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呢如何化解?
这两个方案看似很合理,但却只能解决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因为一旦考虑到每个发行放的利益,逻辑就不自洽了。
Circle 依靠 5.5% 国债收益每年躺赚数十亿美元,凭什么要与 Hyperliquid 这样的协议分享? 换言之,当 Hyperliquid 有资格剥离传统发行商的稳定币自立门户时,Circle 等发行商的「躺赢」模式也会受到挑战。
USDH 竞拍事件可以视作是一次向传统稳定币发行「霸权」的示威? 在我看来,造反成功或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揭竿而起的那一刻。
2)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稳定币的收益权最终会回到价值创造者的手里。
传统的稳定币发行模式,Circle 和 Tether 等本质上做的都是中间商生意,用户存入资金,他们用来购买国债或者存入 Coinbase 吃固定借贷利息,但大部分利益都据为己有了。
显然,USDH...